从foreverblog.cn来访的客人
晚上没事逛自己的小破站,意外发现主站
https://www.zhuyu.xyz/
居然连续两次访问记录,这意味着什么?从之前这篇
案例页访问统计
的规则可以推断,该访客至少点入了2个项目页,只有这样才会以未注册用户的状态被记录。考虑到ip来源为国内,那么bing或者google爬虫触发的概率就更低了。我欣喜之余打算细细查探一番。
晚上没事逛自己的小破站,意外发现主站
https://www.zhuyu.xyz/
居然连续两次访问记录,这意味着什么?从之前这篇
案例页访问统计
的规则可以推断,该访客至少点入了2个项目页,只有这样才会以未注册用户的状态被记录。考虑到ip来源为国内,那么bing或者google爬虫触发的概率就更低了。我欣喜之余打算细细查探一番。
运动解百忧,一点也不假。
最近想攒点体重,每次下去打球的想法,首先不是被懒惰压倒,而是被掉体重的恐惧阻挠。但是,没什么用啊,在家窝居、狂吃、有空没空研究各种美食,体重没什么变化!干脆就做好瘦子的觉悟好了!
打球可以短暂的抽离,运气好点还能有点积累、增进球技,运动完浑身舒畅还避免了久坐的腰酸背痛,食欲还变好了大吃特吃、吃啥都香,连睡眠质量都能上来、皮肤也更好,更别提做事效率、专注程度了……
所以,是什么侵占了运动周期?是工作,是日常的各种焦虑,是焦虑的环境影响。只有在运动中我的生活才是动态的,既不执拗于过去、也不仰赖未来,而是一种集合了所有状态的无状态,更容易感知到所谓“正常”的状态为何,也更能在各种环境里营造独属于自我的生存节奏。
所以,有事没事,去打球!
bing地图的各个组件加载默认是异步的,之前通过setTimeout给一个固定的缓冲时间,但体验下来极不稳定,现在通过自带的callback机制https://www.bing.com/api/maps/mapcontrol?setLang=zh&callback=onMapLoad
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在youtube上无意间点进自己上传的视频合集,竟然在那个11年前的时间漩涡里沉浸许久,原来那个时空已经离我这么远了,很多事情确实已经变了,但我却觉得好似昨天。
在up主盛行的今天,我其实一直不理解他们记录生活的动机是什么,可是透过那些笨拙的、稚嫩的视频,仿佛看到了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、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曾经的自己,这也是真实的经历,只是出于某种无意识的冲动。现在再看,有意识的记录似乎也只是记录,见证今日存在,见证尚有希冀。
你渴望在曲径通幽的小径尽头通往另一个重逢的盛世么?大众与小众,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分明了。
关于不同功能的内容长度限制有一点想法,暂时记录在这里:
关于评论、标题、以及条目的“标记”、“更多信息”的字数限制,初衷是避免在这些简短的产品里长篇大论,这违背了功能设定,但有时人的表达在旺盛输出的时候被这种功能设定打断,体验还是很不好的,这个自己在使用的时候也经常遇到,只能动态的调整上限,但用户可没这个权限和想法,可能碰到一次就拜拜了。
长篇大论更适合写“文章”,而“文章”功能尚未上线,但实际上,这些功能的区分不应该那么严格(这里要夸一下douban了,动态可以自动转文章),应该尽量用统一、简单、直接的入口,用灵活的归类方式自动处理这些信息,进而尽量弱化负面的用户体验。
以上
在动态中手动补充链接是一个极好的规范引用习惯,但看到密密麻麻的url链接却也带来了阅读体验不佳的问题,毕竟url地址不是给人阅读用的。那么索性将引用链接自动变成图标,效果如图。
走路的时候没来由手欠、想抛一下手机,然后“啪”的一声屏幕正面着地,拿起来一看,那不规则的放射状冰裂纹带着泄漏的蓝紫色光晕,仿佛我混乱的心不断扩大的阴影面积……
这个检测url的函数,又需要打补丁了。这次碰到2个问题,一个是新的后缀域名.institute,一个是url中的$符号不识别,一并解决了。
当涉及到一些用户权限时,之前都是弹窗提醒“请先登录”,显得有点不近人情。现在则会直接把登录页面呈现到你面前了。
另外,case页面也增加了顶部导航栏。
新增case和话题需要添加顶部导航栏吗?需要再想想...
故事还要从远程工作说起。都知道这两年经济不景气,但最近碰到的装修特别多,简直是各种意义的亲临战场:办公室,住处的楼下、隔壁、对面、斜对面,常去餐馆的隔壁……全都开启闷声发大财、疯狂搞装修模式,无奈的租房客只能找个安静的地方搬砖,这时候就需要带着便携本到外面,通过远程工具来连接工作主机。